首页 > 萌力号 > 数码产品 > 小米市值蒸发-短期内小米市值有望超过千亿美元 内容详情

小米市值蒸发-短期内小米市值有望超过千亿美元

白朗然

小米市值蒸发-短期内小米市值有望超过千亿美元

小米市值短期波动与长期潜力:蒸发与超越千亿美元的辩证思考

在风起云涌的科技行业中,小米集团作为一颗璀璨的明星,其市值变化历来是市场关注的焦点。近期,小米市值遭遇了一轮显著的蒸发风波,但与此同时,业界内外也不乏对其未来市值重返并超越千亿美元行列的乐观预期。本文将从短期事件冲击、长期战略布局以及市场潜力三个方面,深入探讨小米市值蒸发与未来增长的辩证关系。

一、短期事件冲击:市值蒸发的直接因素

近期,小米汽车SU7高速碰撞燃爆事件无疑是导致小米市值短期内蒸发的重要因素。这一突发事件不仅引发了公众对于智能驾驶技术安全性的广泛讨论,也直接冲击了小米在资本市场的表现。据数据显示,事故发生后,小米集团股价连续下跌,市值蒸发超过千亿港元。这一波动不仅反映了市场情绪对于短期风险的敏锐反应,也凸显了科技企业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,必须面对的安全责任与市场信任挑战。

然而,值得注意的是,市值蒸发并非完全归咎于单一事件。在全球化背景下,宏观经济环境、行业竞争态势、消费者偏好变化等多重因素均会对企业市值产生深远影响。因此,在审视小米市值短期波动时,我们需要更加全面地考量内外部环境的综合作用。

二、长期战略布局:奠定市值增长基础

尽管短期内市值有所蒸发,但小米在长期发展方面的战略布局仍然稳健且充满潜力。从智能手机业务到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,小米正逐步构建起一个多元化的业务生态体系。特别是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,小米展现出了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市场洞察力。数据显示,小米SU7在推出后迅速获得了市场的热烈响应,交付量屡超预期。

此外,小米在AIoT(人工智能物联网)领域的深耕细作也为其市值增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。通过打造智能家居生态系统,小米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,还实现了产品与服务的无缝连接,进一步拓宽了市场边界。这些长期布局不仅为小米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来源,也为其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。

三、市场潜力与未来展望:超越千亿美元不是梦

尽管当前市值面临一定压力,但小米在科技行业的领先地位以及其在多个领域的创新实践,使其成为未来市值增长的有力竞争者。多家投行对小米的积极评价以及对其市值重返千亿美元行列的预期,正是基于对其长期发展前景的看好。

从长远来看,随着5G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,小米在智能设备领域的优势将进一步显现。同时,随着全球消费者对于智能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,小米的多元化业务生态体系将为其带来更多市场机遇。因此,我们有理由相信,在不久的将来,小米市值超越千亿美元并非遥不可及的目标。

综上所述,小米市值短期内的蒸发是市场波动与突发事件共同作用的结果,但这并不影响其长期发展的潜力和前景。在创新驱动和战略引领下,小米将继续稳步前行,为投资者创造更多价值,也为全球科技行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。

市值蒸发4000多亿,雷军开始人生最后一次豪赌,到底发生了什么?

雷军接连退出小米关联公司,导致小米市值蒸发4000多亿,到底是为何?难道真的是专心造车吗?面对网友的质疑,雷军坦言,这将是他人生最后一次重大项目创业,为此,他将赌上所有的名声,无愧是雷军,他的一生都让人敬佩。

近日,有相关消息爆出,年过五十的雷军决心要做小米汽车,并将小米其他相关职务卸任,这一行为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。面对这种情况,小米官方表示,这属于正常变动,接班雷军的都是公司内部核心人员。

这时小米造车又有新进展,雷军宣布将成立全资子公司,前期投入100亿人民币。预计十年内会投入一百亿元美金,并压上自己全部的战绩。据相关人士表示:自从雷军加入造车行业后,小米汽车进度十分迅速,去年七月份就开始在网上发布招聘广告,招募五百名技术人员。

雷军更是直接在媒体访谈时表示:自从小米汽车计划开启后,就有超两万份简历投向公司,目前团队还在紧张的扩大中。去年九月一日,小米汽车正式开始注册,看来小米在造车上下了不少功夫。雷军也表示进步超乎自己预期。

按照雷军的计划来看,小米汽车将在二零二四年推出第一辆车型,计划要销售十万亿。近日,又有消息传出,小米知名科技也加入了造车行与小米汽车保存独立,可见新能源汽车在我国已进入了白热化阶段。对于雷军卸任小米手机的职务,进军汽车行业的行为,很多网友表示并不相信他,认为雷军是在规避相关风险。还有网友表示:雷军这是看到了华为等科技公司的崛起,预感到了小米的衰败,于是另寻出路。不管怎样,还是期待小米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成就。对于雷军下场造车,大家怎么看。

小米上市每股估价是多少

据报道,同股不同权制度已在香港生效,并实时接受上市申请。小米于本周三递交上市申请,亦即约6月中招股,预期最快可于6月底至7月初挂牌。

这一举动将为“同股不同权”新股打头阵,预料集资至少100亿美元(785亿港元),也是继2010年友邦以来最大型新股。而据消息称,小米已聘请中信里昂证券、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为其IPO保荐人,所以小米估值可能高达1000亿美元。但是小米最近一次融资是在2014年,当时融资金额为10亿美元,估值为460亿美元,所以小米公司的估值将在600亿至1000亿美元之间。

另外,在4月末就有消息称,小米在香港上市后,会考虑以 CDR(中国预托证券)在内地上市。但小米在当时针对此消息表示不予置评。

有媒体报道称,小米希望IPO估值达到900-1100亿美元,P/E(市盈率)60倍。

此前有消息指,小米去年预计实现76亿元盈利,利润率6.5%。小米的主营业务包括手机、互联网服务业务、物联网及生活消费产品等。

据悉,小米执行长雷军去年11月已和投资银行进行接洽,且雷军的估值目标2000亿美元也获投行认可。目前小米正准备IPO(首次公开上市),时间则为今年底前。

从去年12月传出的市值800亿美元,到1月初又传出市值2000亿美元,其实小米真正的市值早已呼之欲出,市值将会在1000亿美元左右。

连360市值都能够达到500亿美元,小米上市后市值达到1000亿美元应该也算合理。

成立于2010年的小米,第一次融资时估值为2.5亿美元,如今8年不到,市值将达到1000亿美元,增长了400倍,让早期的投资者真是大赚特赚。

但是对于雷军来说,这并不是他的巅峰,8年时间赚400倍算什么

雷军曾经投资过一家公司,8年时间赚了1000倍!

2007年,雷军好朋友俞永福从联想出来投资创立UC,雷军甩手就投资了三四百万元,占股20%。

2015年阿里以43亿美金(约280亿人民币)收购UC,雷军投资收益近50亿,8年时间投资回报率超过1000倍!

除了UC,雷军天使投资的欢聚时代回报率也是非常惊人。

2005年雷军天使投资欢聚时代100万美元,今年欢聚时代市值超80亿美元。目前雷军仍然拥有欢聚时代约20%的股权,这笔投资价值超16亿美元,投资回报率达到1600倍!

如果以投资回报率来看,欢聚时代和UC才是雷军的巅峰,小米的400倍只能屈居第三!

小米2017年度营收1146.25亿元,经营利润122.15亿元,净利润为亏损438.89亿元。小米计划将30%IPO募集资金用于研发及开发智能手机、电视等核心产品;30%用于扩大投资及强化生活消费品与移动互联网产业链;30%用于全球扩展;10%用作一般营运用途。

至于小米上市每股股价是多少,具体数字还得等到小米上市之后才能知道。股票的股价虽然可以预测,但是预测都是不准确的,只是给投资者一个大致的方向罢了。想知道更多股票投资信息和技巧,欢迎大家关注微尚时代网!

小米拿什么支撑2000亿美元的估值?

在争议中前行的小米,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。来自网易科技的报道称,小米准备在今年下半年进行 IPO。接近小米高层人士称,雷军对小米定下了2000 亿美元估值的目标,并受到了投行的认可。

2000亿美元估值,成为引爆舆论热议的导火索。在上个月,也就是2017年的12月,小米的估值只有1000亿美元;5年前,小米估值不过100亿美元;8年前,小米估值只有2.5亿美元。8年时间,小米估值翻了800倍,这无疑全球商业史上的一则神话。

2000亿美元估值有多大泡沫

对于媒体报道的2000亿美元估值这一消息,小米官方并未确认。从各方面的消息和一些网站的投票来看,大家并不认可小米2000亿美元的估值。毫无疑问,小米2000亿美元的估值有很大泡沫。

坦白说,小米2000亿美元的估值还是让人非常惊讶的,毕竟这一数字足以颠覆业界人士的常规思维。IT桔子把国内一些互联网巨头的市值做了一个大概的统计,截止日期是201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。具体的数据如下:腾讯控股市值4900亿美元;阿里巴巴市值4378亿美元,百度市值809亿美元;京东市值586亿美元。

也就是说,小米现在的估值是2/5的腾讯,1/2的阿里,2个半百度,3个半京东。一个成立不足10年的企业,市值居然可以与BAT抗衡,这不免让人质疑。更重要的是,无论是按照营收的算法对小米估值,还是按照净利润对小米估值,小米的2000亿美元有很大泡沫。

公开数据显示,前三个季度腾讯的营收为1713.68亿元,阿里营收为1438.85亿元,百度营收为612亿元。未经小米官方证实的消息称,小米2017年营收大约在1000亿元左右。显然,小米的2000亿美元估值有很大水分。如果把小米的营收与苹果相比,我们也会发现小米的2000亿美元估值有很大泡沫。

财报显示,苹果2017年前三季度营收为1766.55亿美元,净利润376.37亿美元,市值在9000亿美元左右。小米的营收只有1000亿元,是苹果营收的1/16,净利润是苹果的1/50,市值却是苹果的1/4,这确实很夸张。既没有高营收,也没有高利润,小米拿什么支撑这一估值

小米拿什么支持2000亿美元估值

从小米历年的营收和利润等数据来看,小米难以支撑2000亿美元的估值。那么问题来了,小米拿什么支持这一估值靠雷军几年前说的市盈率,还是给资本讲故事

圈子里盛传,几年前雷军给当时任国美电器董事长陈晓讲过小米的估值算法:“小米有7000万用户,每个用户的价值380美元,这样算下来,小米市值 300 亿美元 。”按照雷军的算法,小米2017年出货量会突破9000 万部,全球 MIUI 用户数达到 3 亿。保守一点算,用户数翻一番 达到1.4 亿,单个用户价值也翻倍到 760 美元,这样算下来小米的估值也不过 1064 亿美元。

还有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,尽管小米在2017年里销量复苏,但小米每个用户的价值很难达到760美元。要知道,760美元折合成人民币是4900元左右,小米的用户群多为中、低收入人群,用户价值远不及华为、苹果等手机厂商的用户价值大。所以,小米1064亿美元的估值都是很大的水分。

或许有人认为,小米作为一家在争议中成长的企业,估值也不能按照常规手法来计算。在利用性价比迅速跻身国内手机一线阵营后,小米开始布局智能生态,并且初具规模,但这并不代表小米的市值可以超出常规。客观地说,小米生态的布局不错,但小米与苹果、三星等手机巨头相比,并没有核心技术。即使是与华为对标,小米的技术储备也相当薄弱。

不可否认,小米有自己的手机芯片澎湃,但小米手机至今仍然使用高通和联发科的手机芯片。反观苹果、三星和华为,自己的芯片产品已经非常成熟,并且大规模应用到自己的手机产品上。对此,有业内人士称,小米布局手机芯片仅仅是为了给资本讲故事。众所周知,手机芯片的研发和量产需要大量资金支撑,这是小米无法具备的。再看小米的智能家居生态,同样是缺乏核心技术。没有核心技术,没有过硬的产品,小米2000亿美元的高估值就是一个神话。

写在最后: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,不到10年时间,小米成为一家营收千亿元的公司实属不易,这是小米成功的一面。高速发展过后,小米已经触及发展的边界。对于当下的小米而言,估值多少并不重要,修筑一条护城河才是至关紧要的大事,因为刚刚恢复增长的小米尚未摆脱危机。

相关